中世纪建筑


威尼斯

威尼斯起源于罗马帝国末年,当时这个地区属于帝国里的第十州,是由威尼托(Venetia)与伊斯
德利亚(Histria)两地区所组成的,也是帝国里最不安定的州之一。
威尼斯市是西元810年,Angelo Partecipazio与他的同伴在“里沃阿尔托”(Rivoalto)岛上建
立的,他们原是居住在“马拉莫科”(Malamocco)是当时人口聚集的重要地区。 后来他们的后代
逐渐习惯海岛新生活,并且开始利用环境的优势来获取利益,使得威尼斯日渐壮大成为海上霸
权。

威尼斯有许多古老的遗迹,这些古迹有的在外围的海岛上((譬如在“慕拉诺”Murano)、“陀切
罗”(Torcello)等),有的已经被新的屋墙所掩盖了。 威尼斯的历史是由许多不一样的文化所组
成,最早有逃避匈奴王(Attila)与隆戈巴尔迪人(Longobardi)入侵而逃难到岛上的一群人,他们
把“威尼托”的传统带来这里,以后有“拜占庭文化”-圣马可教堂的基本结构、马赛克拼饰
画、住宅-货仓的拱门建筑,都是受到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哥德文化”时期-托卡雷王宫、圣
马可教堂的装饰建筑、卡多罗(黄金宫、Ca d`oro),则受到哥德文化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
期-圣马可广场与小广场、在大运河两旁的许多房屋,都有文艺复兴风格。 从十七世纪以后,威
尼斯的扩张主义日渐式微,虽然有许多不一样的原因,但威尼斯逐渐回到早期的沉寂。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是经过许多世纪才建成的,原来的圣马可广场是教堂前的一块空地,后来变成宗教与
政治活动的集会场所。 圣马可教堂原是当时地方首长的礼拜堂,而附近的托卡雷王宫是政府所在
地,圣马可广场自然很早就成为政治与宗教中心,当时威尼斯的执政者有政治和宗教上的权利,
他的权力包括任命教堂的主教在内,因此圣马可教堂的地位日益重要,教堂本身也持续扩建,当
然圣马可广场也跟着扩建。 圣马可广场在宗教上的重要性,也可从圣马可教堂外的装饰看出来,
因为当时教堂里的一些宗教仪式,普通百姓不能参加,可是他们能从广场上观看,而这时圣马可
广场就像是一所很大的教堂,教堂的下面也就变成这所大教堂的圣坛。

圣马可教堂建于西元832年,原本是为收藏从埃及-亚历山大偷窃的“圣马可”遗体而修建的。
在宗教上“圣马可”的代表符号为一只有翅膀的狮子,后来这个符号成为威尼斯的象征,而“圣
马可”也成为威尼斯的守护神。 这所教堂原名为“DeiPartecipazio”(意思是Partecipazio家族
的教堂),因为是当时的贵族Angelo Partecipazio所建,Partecipazio(帕尔泰齐帕齐奥)家族从
西元811至839年之间,陆

续有七个人成为威尼斯的执政者。 西元976年,威尼斯人民群起革命,俘获了当时的执政者
“Pietro Candian四世”,并且烧毁了王宫,邻近的教堂也受到波及。西元1063年,当时的执政
者Pietro Contarini重建教堂,至西元1094年,教堂的基本构造建筑完成,但教堂内外的装饰建
筑一直持续到15世纪才完成。

在圣马可教堂正门的拱门上层中央,有四匹金色跃马铜像,

原是威尼斯人在西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的竞技场取回来的。 到目前为
止,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原来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那种材质制成的?虽然有很多关于这
一方面的研究,但还不能完全获得证实。 这四匹金色铜马,曾被“拿破仑”安放在巴黎的广场,
但后来又被奥地利人拿回来威尼斯,从那时直到现在,它们一直都在教堂上,象征着威尼斯的力
量与权力。

原来的托卡雷王宫是在九世纪最初二十年所建造的,这所王宫花费巨资,修建的极尽华丽,为的
是要表现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权势与财富。

最初王宫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防御,所以王宫外形像城堡,后来到了拜占庭式与哥德式时期,王宫
改变成开阔式建筑,有许多的门、窗、回廊。 现在的王宫是十五世纪时改建的,代表那时期威尼
斯共和国的富裕与稳定。

托卡雷王宫是一栋有许多不一样用途的建筑物,王宫朝小河道的部分有:执政官居屋、议院、法
院与监狱。 王宫的监狱分为两层,上层名为:有铜顶的监狱(Piombi),下层名为:水井
(Pozzi)。往稻草之桥(Ponte della Paglia)屋角有军械库。 朝威尼斯大运河的部分有一间
非常大的会议厅(Sala del Maggior)。朝圣马可小广场的部分有投票厅(Sala dello
Scrutinio),在圣马可图书馆未建成之前,这间厅堂也当成图书馆使用。 王宫正面排列三十八
根拱形圆柱,求取一种均衡感。无论是在空间的安排或造形的美感上,都可窥出建造者的匠心独
具。 在圆柱的柱顶上有精美的雕刻,主要是描绘关于贸易、战争、和平的符号。 靠近“纸之门
(Porta della Carta)”的圆柱顶上,描绘“所罗门的判断”,这个雕刻代表着正义。 因为有
些柱顶的雕刻是非常珍贵,所以目前它们大多收藏在王宫里,而在原来的位置则放上仿制品。 在
王宫的下层每一个拱门,都正对着上层由圆柱所组成的两个三叶状小拱门,王宫上层每一个圆柱
顶上都有一个大的圆孔,而里面有一个由四个小圆孔组成的十字形。 王宫回廊的上层墙壁上镶有
彩色的菱形花大理石,另外还有一些很大的窗户,最顶层有很多粉红色、白色相间的小尖塔,每
一个小尖塔上有大理石制成的圆锥顶饰。 这栋建筑物的建筑方式,扬逸着浓厚的东方风格。



**********************************************


古罗马 


古罗马市集(FORO ROMANO)一词指的是一组建筑物(几乎都是共和制时代),其遗迹处于坎比
托利欧、帝国市集、斗兽场与帕拉堤诺山丘之间。市集被通往坎比托利诺山兵的圣路所贯穿。 这
些石柱石块都是人类精神上所有变迁的实证;仿佛在告诉我们那强大无比的创意,经世世代代才
形成了我们所生活,所呼吸的现代精神。这些废墟使我们追溯到罗马帝国曾经如何在此成长与灭
亡,及罗马为何能时时紧临在世界的艺术、历史、宗教与人性等崇高的表现中。我们的幻想力又
仿佛让我们听到,空中回绕不绝着拉丁诗人齐切罗的声音,韦尔吉利奥的诗歌,利维欧的史页。
就这样罗马精神渗入了我们心灵的深处。

提图凯旋门(ARCO DI TITO)是在提图皇帝驾崩后,元老院为纪念他征服耶路撒冷而修建的。
在门下我们可以欣赏两幅著名的浮雕;一幅是皇帝站在凯旋马车上,另一幅是列队的犹太俘虏手
持着著名的七爪蜡烛台。

高乐赛(COLOSSEO)也称作斗兽场或竞技场。就在远处帝王市集大街的尽头,位于艾斯奎利诺、
巴拉蒂诺与切利奥三个山丘之间,是罗马文化伟大奇观之一。

这座巨大的圆形剧场的遗迹足以使我们想像到它昔日的辉煌面貌。是在公元72年由韦斯巴西亚诺
皇帝开始兴建的,公元80年由他的儿子提图皇帝完成。当时曾强迫基督徒俘虏参与兴建工程。它
的真实名称叫作“佛拉维欧圆形剧场”,而高乐赛欧一名原指高大的意思一来是庞然大物,再则
乃因其附近曾设立一尊巨大的尼禄皇帝雕像。可以说没有一页罗马史或多或少不直接与斗兽场有
关,因为它已演变成罗马生活与罗马城的标记。第八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说:“几时有高乐
赛,几时便有罗马;当高乐赛倒塌时,罗马也将灭亡;但几时罗马灭亡,世界也将消灭”。当日
耳曼人(1084)入侵城内,古典罗马被洗劫一空,为此高乐赛也被人遗弃,历时多年后竟成为人
们挖掘大理石以建造房屋的来源。教宗本笃十四世(1740--1758)为了保存残留的遗迹,下令禁
止开采并将竞技场祝圣为纪念耶稣受难(VIA CRUCIS)的苦路,同时在剧场中央竖立了一尊十字
架:该十字架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已被除去,但在1926年又重新对立了起来;因为在这块土地
上曾有数以千计的基督信徒,在观众疯狂的叫喊声中为基督信仰流下鲜血,牺牲致命。

斗兽场呈椭圆形,长直径187公尺,短直径155公尺。外围三层都有拱门支撑,又分别以托利科
式、约尼科式和格林多式石柱。第四层则以格林多壁柱作装饰。外围由80个拱门组成。正对着四
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由此处可通至围绕整个斗兽场上层的宽敞回廊。皇帝的座位就在贵席位
的中央。其次是元老院和皇帝家属的座位;再其次是骑士、军官和护民官的座位。结了婚的公民
有他们自己位子。由监护人陪同的青年人、家庭奴隶、妇女们和平民都有各自的特别席位。

斗兽场通常是露天的,但若是在雨天或在艳阳高照下,则用巨大帆布遮盖场顶,工程由来自拉湾
纳和密塞诸角的两组海军来操作。这两组海军也常参加剧场时常举行的海战表演。

万神庙(PANTHEON)这罗马的荣耀,

是罗马古典建筑中惟一保存完善的一座。正面前廊顶上刻的字名是叙述执政官阿葛利巴为祈求神
明保护朱利亚家庭而修建此庙。在公元80年曾发生火灾,烧毁了原来的庙,后来再由亚得利亚诺
皇帝重新整建。公元第三世纪时,又由塞蒂米奥•塞维罗和卡拉卡拉皇帝加以整修。 公元609年
三月十六日,教宗波尼法爵四世在福加皇帝的许可下将万神庙改为天主教堂,并且从地窟中迁移
过来许多位殉道圣人的遗骸,为此命名为殉道圣人们的圣玛利亚教堂;正是因为改变了名称的缘
故,才使万神庙保存了下来。由于意大利与梵蒂冈所订立的拉特朗协约,该教堂担任起了帕拉蒂
纳教堂的职务,更直接地说,它是全意大利人民的国立教堂。

前廊有十六根完整的花岗石石柱。神庙之正面三角墙上,从前有一幅铜刻浮雕作装饰,描述的是
巨人们与神作战的情景。前廊的天花板,以前是用铜板遮盖;这些重达四十五万斤的贵重金属由
教宗乌尔巴诺八世(1623--1644)取下交给贝尔尼尼,用来熔制圣彼得大殿内教宗祭台的铜制华
盖,和其他作品。在那两个壁龛内,昔日有奥古斯都和阿葛利巴的雕像。铜门是原来的那两扇。
内部直径长43公尺又40公分,高度与之相等。

由于圆顶中间开孔,阳光与空气直接射入。壮大的圆顶,因为洞孔开敞,让我们看见上天似乎降
入庙内,而这圆洞为的是让祈祷能自由地直升上天庭:这一切给我们有一种肃穆庄严的感受,这
种感受就是圣彼得大殿也未必能给予的。 它那简单而又均衡的格式、组成部门的美观和使用建材
的华贵,使整个内部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

周围共有七座壁龛:正前方座壁龛中原有焦维报复者的雕像;也曾惩罚了那些谋杀凯撒的凶手
们;其他的壁龛内有战神雕像、罗莫洛、艾内亚、朱利奥和朱利奥•凯撒的雕像;其他的神像和
英雄像都供放在壁龛之间的空隙内。旧有的古庙只遗留下了那些黄色的华贵石柱,使我们得以窥
视当初庙宇的富丽堂皇景象。 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1500—1547)画家的骨
灰,人们都认为他是拉斐尔徒弟中,仅次于朱利奥•罗马诺的最得意助手。 隔壁就是大画家与建
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1481--1536)的坟墓。

 

科斯梅丁•圣玛利亚教堂(S.MARIA IN COSMEDIN)是中世纪罗马的瑰宝之一。
它可能是在艾尔科莱古庙的
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教堂内部肃穆庄严,并使我们清楚体会到初期教堂的结构(公元第八世
纪)。教堂的罗马尼克式钟楼建于十二世纪,它是罗马这类建筑中最美的一座。教堂前庙左边保
存着一个大理石面具,称之谓真理之口(BOCCA EDLLA VERITà):人们相信谁若撒谎发虚誓,
将手伸入它的口中,就不能拔出手来。







--------------------------------------------------------------------------------
雅 典 宪 章
***********************************************************************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于雅典

  一 定义和引言
  城市与乡村彼此融会为一体而各为构成所谓区域单位的要素。
  城市都构成一个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区域单位的一部分,城市即依赖
这些单位而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将城市离开它们所在的区域作单独的研究,因为区域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界限和
环境。
  这些区域单位的发展有赖于下列各种因素:
  ( l)地理的和地形的特点——气候,土地和水源;区域内及区域与区域间之天然交通。
  (2)经济的潜力——自然资源(包括土壤,下层土,矿藏原料,动力来源,动植物);人为资
源(包括农工业产品);经济制度和财富的分布。
  (3)政治的和社会的情况——人口的社会组织,政体及行政制度。
  所有这些主要因素集合起来,便构成了对任何一个区域作科学的计划之唯一真实的基础,这
些因素是:
  ( l)互相联系的,彼此影响的。
  (2)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而不断的变化的。
  自有历史以来,城市的特征,均因特殊的需要而定:如军事性的防御,科学的发明,行政制
度,生产和交通方法的不断发展。
  由此可知,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是经常在演变的。
  现代城市的混乱是机械时代无计划和无秩序的发展造成的。


  二 城市的四大活动
  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下面叙述现
代城市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良四大活动缺点的意见。


  三 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
  现在城市的居住情况:
  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太大,甚至有些地区每公顷的居民超过一千人。
  过度拥挤在现代城市中,不仅是中心区如此。因为十九世纪工业的发展,即在广大的住宅中
亦发生同样的情形。
  在过度拥挤的地区中,生活环境是非常不卫生的。这是因为在这种地区中,地皮被过度的使
用,缺乏空旷地,而建筑物本身也正在一种不卫生和败坏的情况中。这种情况,因为这些地区中
的居民收入太少,故更加严重。
  因为市区不断扩展,围绕住宅区的空旷地带亦被破坏了,这样就剥削了许多居民享受邻近乡
野的幸福。
  集体住宅和单幢住宅常常建造在最恶劣的地区,无论就住宅的功能讲,或是就住宅所必需的
环境卫生讲,这些地区都是不适宜于居住的。比较人烟稠密的地区,往往是最不适宜于居住的地
点,如朝北的山坡上,低洼、潮湿、多雾、易遭水灾的地方或过于邻近工业区易被煤烟、声响振
动所侵扰的地方。
  人口稀疏的地区,却常常在最优越的地区发展起来,特享各种优点:气候好,地势好,交通
便利而且不受工厂的侵扰。
  这种不合理的住宅配置,至今仍然为城市建筑法规所许可,它不考虑到种种危害卫生与健康
的因素。现在仍然缺乏分区计划和实施这种计划的分区法规。现行的法规对于因为过度拥挤,空
地缺乏,许多房屋的败坏情形及缺乏集体生活所需的设施等等所造成的后果并未注意。它们亦忽
视了现代的市镇计划和技术之应用,在改造城市的工作上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在交通频繁的街道上及路口附近的房屋,因为容易遭受灰尘噪音和嗅味的侵扰。已不宜作为
居住房屋之用。
在住宅区的街道上对于那些面对面沿街的房屋,我们通常都未考虑到它们获得阳光的种种不同情
形,通常如果街道的一面在最适当的钟点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阳光,则另外一面获得阳光的情形
就大不相同,而且往往是不好的。
现代的市郊的因为漫无管制的迅速发展,结果与大城市中心的联系(利用铁路公路或其他交通工
具)遭受到种种体形上无法避免的障碍。
  根据上面所说的种种缺点,我们拟定了下面几点改进的建议:
  住宅区应该占用最好的地区,我们不但要好细考虑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条件,而且必须
考虑这些住宅区应该接近一些空旷地,以便将来可以作为文娱及健身运动之用。在邻近地带如有
将来可能成为工业和商业区的地点。亦应预先加以考虑。
  在每一个位宅区中,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订定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观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
留出必需的空地。作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
色。
  为了居民的健康,应严禁沿着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因为这种房屋容易遭受车辆经过时所
产生的灰尘、噪音和汽车放出的臭气、煤烟的损害。
  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四 工 作
  叙述有关工商业地区的种种问题:
  工作地点(如工厂、商业中心和政府机关等)未能按照各别的功能在城市中作适当的配置。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因事先缺乏有计划的配合,产生两者之间距离过远的旅程。
  在上下班时间中,车辆过分拥挤,即起因于交通路线缺乏有秩序的组织。
  由于地价高昂,赋税增加,交通拥挤及城市无管制而迅速的发展,工业常被迫迁往市外,加
上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这种疏散更为便利。
  商业区也只能在巨款购置和拆毁周围的建筑物的情形下,方能扩展。
  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工业必须依其性能与需要分类,并应分布于全国各特殊地带里。这种特殊地带包含着受它影
响的城市与区域。在确定工业地带时,须考虑到各种不同工业彼此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功
能不同的各地区的关系。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工业区与居住区(同样和别的地区)应以绿色地带或缓冲地带隔离。
  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而且不引起扰乱危险和不便的小型工业,应留在市区中为住宅区服
务。
  重要的工业地带应接近铁路线、港口、通航的河道和主要的运输线。
商业区应有便利的交通与住宅区及工业区联系。
433
0

請選擇投幣數量

0

全部評論 0

10000
L.E.O 公爵
再来一份豚骨拉面~~
23 粉絲
8 關注
589 發帖